大家常说:没重压就没动力。当爸爸妈妈一心为孩子的将来铺路时,常常忘记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非常重要原因。假如爸爸妈妈对儿女的期望过高,给孩子的重压过大,那样孩子就像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再也没办法前进,甚至会日渐失去自信,陷入自卑的深渊。
自卑是缺少自信的表现。常常自我鼓励、自我调节失败情绪,那样自信心非常快就会树立起来。一个人的成败不是由于种族、背景,重点是你的心中有没自信。自信心是一把生命的火炬,高举着它就能将生活的每一处照亮。
小宇出生于小康家庭,爸爸妈妈都是高级常识分子,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正在读研究所。由于小宇是独生子,所以父母把全部的期望都寄托在他身上,期望他们的儿子和他们一样有常识、有收获,甚至超越他们。于是从小宇非常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为他拟定了进步计划。
当小宇刚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教他念英文,到小宇三四岁时,他天天的时间都被爸爸妈妈安排得满满的,如早上起床要练发声、上午念书,下午学跳舞,晚上练琴。小宇的父母期望他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出色的人才,所以对他的需要都很严厉。
小宇不论在婴幼儿园里还是进了小学之后,他每一项学业或是才艺都表现得很出色,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然而即使他在品德、学业、体能等方面,样样出类拔萃,但仍没办法让他的爸爸妈妈认可,由于爸爸妈妈给小宇定的规范是永争第一。
每当小宇拿着自己觉得认可的成绩单高开心兴地回家时,得到的一直爸爸妈妈的训斥:这题如何会答错?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爸爸妈妈的反应让小宇伤心地低下头。
五年级时,小宇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得到1、。比赛结束后,他欣喜地跑向父母,没想到面对的却是两人冰冷的面孔:你看人家获优等奖的那个小朋友,声音多甜美,表情多自然,比你好多了。你呀,真让大家失望。他听着听着,忍不住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就在这种教育方法下,小宇慢慢地变了,日渐地,小宇仿佛换了一个人,本来活泼、开朗、调皮、聪明可爱的他,目前变得喜欢一个人独处,常常害臊,一直胆怯,也不喜欢和小朋友们一块玩;上课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老师要他回答,他也一直表现得扭扭捏捏,总是说:我不可以!我不了解!小宇再更不是以前那个充满自信、鬼灵精怪的孩子了。
当今大部分爸爸妈妈的心愿是期望孩子可以出人头地,有所收获,为此,爸爸妈妈常常想尽各种办法来培养孩子,但在爸爸妈妈一心为孩子的将来铺路时,常常忘记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非常重要原因,以至于事倍功半,无功而返,不但使孩子的童年充满了痛苦的回忆,还为亲子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些爸爸妈妈平常常对孩子大家家如何会有你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孩子或是你如何这么笨,看看人家,可比你强多了之类的话,总是是爸爸妈妈一时冲动而说出的让人气馁的话,孩子却容易把话当真,这类话会对孩子有强烈的暗示用途。
对孩子而言,爸爸妈妈具备绝对的权威,因此爸爸妈妈一句无心的话语,就可能使孩子完全否定自己,产生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