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父亲带小晶去动物园,在看狐狸的地方,父亲指着笼子问:小晶,里面一共有几只狐狸呀?笼子里面一共有五只狐狸,而小晶却说:三只父亲不开心了,训斥道:胡说!小晶看见父亲在众人面前训斥自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很多孩子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喜欢积极回答问题。但出于各种缘由,有时孩子的回答总是是片面的、答非所问甚至是不对的。面对孩子不正确的回答,父母和老师不应直接予以否定和指责,免得对儿童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进步导致不利影响。
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心,总期望我们的回答可以得到成人的同意和表彰。听到不对、错了、胡说等否定性评价,就会使他不好意思,难为情,自尊心受伤。
孩子的自尊心非常稚嫩,回答问题时假如遇见几次否定,就会感觉自己不够聪明而泄气,将来就会缺少提问题的勇气,严重干扰自信心的形成。而且,因为孩子不敢积极回答问题,对智商的开发也有不利影响。
孩子对父母和老师的信赖感,是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的要紧条件。假如成人不分清状况,不去积极弄了解孩子为何会如此说,对孩子的回答就随便指责或否定,总是会使孩子心中不服气,产生对成人的不信赖感,影响对孩子未来的教育成效。
假如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对成人的信赖感觉到损伤,就容易形成孤僻、胆怯和逆反心理等不好的心理品质,致使对父母和老师的提问,孩子不愿回答或者不敢回答。在婴幼儿园里,面对老师的提问,还可能呆坐在那里,不去考虑、自行其事、沉默不语。如此会紧急地抑制儿童思维能力、注意力和语言能力的进步。
因此,对待儿童的错误回答,父母和老师在态度和办法上必须要慎重,不要直接否定,应该注意保护孩子儿童的心灵。那样,正确的态度和办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1.避开答案本身的正确与否,一定婴幼儿大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积极考虑问题的精神。
2.启发诱导,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比如,老师问:一共有四块糖,父亲分一块,母亲分一块、姐姐分一块,弟弟能分几块?孩子回答:老师,我没弟弟。这个时候假如老师改变一下说法,老师不了解你没弟弟,那你也参加分糖,你能分几块?孩子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3.在婴幼儿园里,可以先对回答错误的儿童不作评价,继续提问别的儿童,然后由老师面向全体儿童做出正确的回答和讲解。如此一方面还使回答错误的儿童不致于在众人面前难堪,其次还会使儿童产生自己重新回答并回答正确的感觉,既增加了儿童的常识,又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
4.对有的儿童没见过或经验较少的问题,假如孩子回答错了,可以不先对之评价,遇适合的机会,让儿童面对事物自己获得正确的答案。比如,父母问孩子:蜻蜓有几只翅膀?两只!面对如此的回答,父母可以先把这个问题记住,待有机会捉到蜻蜓时,让孩子自己数一数。如此得到的正确答案,印像最深,一生都不会忘记。
5.假如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孩子答错了,父母和老师可以换一个类似的问题让孩子回答,如果答对了,先予以一定,然后再告诉他这个问题与刚刚那个问题其实是一样的,再重新问孩子刚刚答错的问题,在大部分状况下,孩子会发现我们的错误,做出正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