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孩子是出色学生?不一样的老师可能有不一样的怎么看,并影响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近日,民进宝山区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支部联合民进复旦大学邯郸支部在上大附中举行革新教育研讨会,与会的大学与中学专家用改革了的出色学生标准,深思教师的角色变化。
成绩好不等于出色生
“上海名高中毕业、考入北大物理系,托福和GRA英语几近满分——这样出色的学生,缘何申请多所海外名校都被拒绝?”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祥荣说,前几年他在纽约州立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时,收到一位学生的求助信,引发对“出色生”的深思。国内的大中小学,选拔时只重视孩子成绩是不是优秀。但海外不少学校更重视学生常识结构和素养的均衡:如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兴趣小组进行科研或社会调查等。“这名成绩出色生此方面一片空白,因而有缺点。”
伴随年代的变化,评判出色生的规范正从成绩好转向更多维度的考察。复旦大学教授董文博引用了一份“大学生认可的出色生评价标准”调查数据。其中,社交能力强、思维活跃、工作活动能力强位居前三,心理素质好、有肯定的人格魔力分列4、五位,“学习成绩出色”仅列第六位。“社会进步所需的多样化、适应能力等原因日渐要紧,教师要更多深思我们的育人目的。”
别把出色孩子“填满”
专家建议,不要让“应试”过度压榨出色学生的时间,应该给他们更多自主时空。“前些年我有位学生,高中二年级时做当年高中三年级的物理高考考试试题,得了140多分;高中三年级再苦练一年,高考考试时物理反而只考了130多分。”吴淞中学老师邹斌觉得,高中三年级一年的应试操练对不少出色同学来讲“纯属浪费”。
现在,不少父母争着把孩子送进一些名校的“竞赛班”、“尖子班”等。据邹斌介绍,也有同学申请退出:“他们觉得反复应试操练浪费了大好学习光阴,要给自己腾出时间来参加科技革新等对自己持续进步有利的活动。”有名女孩成绩很好,但课余“不务正业”时常到夜店里弹钢琴赚钱。“当时,不少老师期望她专心学习考所很大学。但她告诉我,她用赚的钱供自己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专业钢琴弹奏。”重压大时,这名女孩常常午休时请邹老师听她弹钢琴。后来她以全国第一的名次考进上海音乐学院,现在是美国好莱坞知名的音乐监制。“老师不要过度包办,有时仅需当一名听众。”
“事实证明,资优生多数不是老师培养出来的,老师要适度解放,扶助孩子自主成长。”上大附中老师陈菡介绍,学校的“革新班”做了一道“加减题”:整理基础型课程、腾出拓展空间,请大学教授开讲坛、增加社团活动和拓展平台等,让孩子各展所长。在宽松环境中,一批在体育、艺术、科技创造创造等方面有专长的孩子崭露头角。
“理想教育”可以务实
“从长远进步来看,出色学生应是将自己专长与志趣统一的孩子。”王祥荣与董文博均担任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应聘官。他们透露,不少成绩出色孩子舍弃自己专长,“跟风”考试报名经济专业。前年,有位高中三年级学生课余参与了一项环境监测的科研课题,获全国一等奖。但他舍弃环境专业而转报财经专业,由于父母说学财经以后更好找工作。“没志趣支撑的学习,非常难走远。老师们应该看重对孩子的理想和志趣教育,引导孩子不要过度功利。”
“老师要引导孩子,从小在理想、志趣和现实之间明确定位。”董文博提出出色学生的“新标准”:即使不曾有过壮举,也要抱有远大理想;即使不算见多识广,也要关注周遭社会;即使未必总得高分,也要充满学习兴趣;即使无以先知先觉,也要勇于探索实践;即使外语并不流利,也要吸纳多元文化;即使并不是每件事成功,也要拥有健康心态;即使没专长证书,也要擅长感悟生活。“要加大理想教育,但理想教育要务实,符合当下的实质和孩子的同意能力。”